学科门类:教育学 专业代码:0402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指导、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掌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3、了解多项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战术,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所专长;掌握多个竞赛项目裁判理论与方法,其中一至二项裁判能力达到国家二级或以上裁判员标准。 4、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6、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7、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学制和学分 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校修读年限3-7年。总学分159。 四、学位授予 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体育学。 六、专业主干课程与学位课程 1.专业主干课程 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田径与户外运动、健美操、网球。 2.学位课程 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主项提高课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 1.入学教育、军事理论与训练2学分、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6学分、毕业教育、就业指导1学分。 2.教育实习16周,8学分。 3.毕业论文8学分。 八、毕业条件 1. 学生在校完成基本学制4年,修满159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专业必修课70学分,专业选修课34学分,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6学分)方可毕业。 2.符合湖北工程学院学位授予条件,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九、专业教学进程表(附后) 十、辅修及双学士学位专业教学进程表(附后) 十一、主要课程简介 运动解剖学 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人体细胞组织结构特点,基本功能;人体各系统组成、各器官形态结构及基本功能;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掌握体育运动中人体各环节的运动规律及体育锻炼的人体解剖学依据。培养学生运用上述理论指导体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主要内容: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人体运动的调控结构、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五大模块组成。包括:细胞和细胞间质、基本组织、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 内分泌系统、生殖、人体发生与生长发育。 教 材:运动解剖学(第2版) 李世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7) 必读书目: 1、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运动解剖学 吴环成、王景贵、 卢义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1) 2、胡声宇,运动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 3、运动损伤解剖学 布拉德•沃克、罗冬梅、 刘晔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3-01) 4.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艺用人体运动解剖 路易丝•戈登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11) 运动生理学 课程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掌握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时具有初步运用人体生理学理论与方法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和课余运动训练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体育活动和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 肌肉收缩,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激素与运动,血液与运动,呼吸与运动,循环与运动,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体适能与运动处方,肥胖与体重控制,运动与免疫,肌肉力量,有氧运动能力,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运动强力手段,兴奋剂与运动,环境与运动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应用它去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最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 教 材:王瑞元,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02 必读书目: 1、邓树勋、王健、乔德才主编,运动生理学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6 2、田野主编,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熊开宇主编,人体生理学习题集,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4.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习题集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11) 体育保健学 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体育保健学的主要任务,培养应用体育保健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并不断提高和增强学生探索研究意识,确立课题研究方向,从而在体育教学和全民健身活动中进行医务监督和指导,有效的提高人们科学锻炼的效果。主要内容: 主要阐述体质与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体育运动参加者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变化的基本规律、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以及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的保健特点和要求。内容包括体质与健康,营养保健,卫生保健,运动保健,体育运动的保健指导,非创伤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按摩,儿少、女子和中老年人的体育保健。 教 材: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05 必读书目: 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高级教程,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 2、荣湘江等,体育康复、运动处方、医务监督,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 3、姚鸿恩等,健康教育学,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 4、赵斌,体育保健学学习指导,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 学校体育学 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主要内容: 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学校体育中体育课教学、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以及校外家庭体育等各种组织形式的特点、任务、原则、内容、组织和方法等理论和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职责和条件,进行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教 材:沈建华主编,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必读书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简编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 2、陈雪红,学校体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体育心理学 课程目标: 使学生在全面掌握心理学及体育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之上,了解体育活动中各类学生心理活动变化的特点及规律,并着重培养把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与素质。 主要内容: 体育与心理的关系,体育动机,兴趣和态度,体育教学心理,课外体育活动心理,体育竞赛心理,运动技能心理,体育心理训练,体育品德心理,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体育活动群体心理,体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教 材:刘淑慧,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必读书目: 1、季浏,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季浏,体育心理学教与学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马启伟,世纪心理学丛书(精):体育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武术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挑战自我、战胜困难、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与作风,激发其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了解武术文化,掌握基本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独立教学,组织一般武术竞赛和训练的能力。 主要内容: 武术概述;武术与传统文化;武术技法分析;武术识图与创编;中学武术教学;武术基本功与基本动作;初级套路;散打防身术等。 教 材:蔡仲林、周之华,武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必读书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中国武术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张瑞林,武术与搏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章利,中华武术竞赛套路规则评价分析与武术市场开发策略实用手册,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 4、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体育院校专业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田径与户外运动 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中等学校体育教师必备的田径与户外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具备从事中等学校田径运动各项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内容: 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内容包括田径与户外运动概述、田径运动场地、田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田径教学、课余田径训练、田径运动健身锻炼,实践部分内容包括竞走、短跑、接力跑、中长跑、跨栏跑、跳高、跳远、撑杆跳高、推铅球、掷标枪、掷铁饼、掷链球、定向越野、田径健身手段与方法。 教 材:刘建国,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6 必读书目: 1、李鸿江,田径(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2、张思温,中国田径竞赛裁判工作指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10月 3、李鸿江,田径运动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 4、中国田径协会,田径竞赛规则,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年7月 体操 课程目标: 较全面掌握体操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教学技能,初步掌握体操教学规律,学会运用体操手段、技术和方法去增强学生的体质,有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能力,胜任学校体操教学,并具备有初步开展群众性体操比赛的组织能力。 主要内容: 掌握基本体操中队列队形和徒手操的练习,较规范地掌握技巧、跳跃、单双杠等项目的基本动作。具有较强的组织教学、指挥队列队形、编操、领操和对动作技术进行示范、讲解、保护帮助、分析与纠正错误动作等实际教学能力。 教 材:童昭岗,体操,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 必读书目: 1、董进霞、何俊,现代体操运动训练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吕万刚,竞技体操训练的科学化探索,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篮球 课程目标: 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好学上进、勤学苦练、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和勇于拼搏的学风。较系统地掌握篮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篮球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主要内容: 篮球教学与组织管理,中学篮球教学内容与方法,中学篮球的训练工作,脚步动作、进攻技术、防守技术、抢篮板球、快攻与防守快攻、人盯人防守战术与进攻人盯人防守战术、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篮球游戏、篮球运动竞赛主要规则与裁判方法、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工作、篮球场地的修建与设备管理。 教 材: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必读书目: 1、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张秀华,篮球系统战术,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3、中国篮协审定,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排球 课程目标: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提高排球运动能力,促进机体的发育和机能的发展;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心理品质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课程内容: 排球运动概况;排球技、战术分析及教法;竞赛规则及裁判法、场地器材知识;一般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准备姿势与移动;传球、垫球、发球、扣球、拦网;阵容配备与位置交换;进攻战术;防守战术等。 教 材: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 必读书目: 1、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2、钟秉枢、苏丽敏,排球技巧图解,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3、俞继英,奥林匹克排球-奥运会项目大全,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8月 4、李宗浩编,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排球,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1月 5、中国排球协会审定,排球竞赛规则2009-2012,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12月 足球 课程目标: 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和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足球运动的能力;促进学生机体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和团结奋进的精神。 主要内容: 足球运动概述;足球技术;足球战术;足球教学理论与方法;足球训练理论与方法;足球竞赛与裁判工作;足球运动的科学研究方法。 教 材: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必读书目: 1、刘丹,赵刚,青少年足球训练纲要与教法指导,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年 2、何志林,足球教学训练工作指南,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年 3、麻雪田,足球运球技术图解,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年
(开云体育app买球(中国)有限公司)2013版本科教学进程表.xls
r(执笔人:韩昌松 审核人:熊友明)